bet体育365官网_365体育投注-【手机版app下载】@

图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武汉:在新一轮创新大潮崛起

2018年10月20日 06:16   来源:bet体育365官网: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介绍自己的城市时,武汉人习惯用上“大”这个字眼。然而,这个曾经“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大武汉”,前些年却遇到了产业迭代升级难成规模、“人才东南飞”的尴尬。近年来,武汉正视问题,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口号。

  “大武汉”靠什么复兴?

  如今,答案呼之欲出:靠创新。

  产业变轨:

  从“钢产量”到“硅含量”

  新bet体育365官网:成立以来,工业重镇一直是武汉的“城市名片”。“一五”计划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武钢、武重、武锅等7个项目安排在武汉。武钢钢铁产量一度占全国钢产量的十分之一,“钢城”让武汉分外荣光。

  但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时,武汉也尝到“结构单一、发展粗放、活力不足”的苦楚。面对经济转型的压力,武汉市将产业结构调整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作为主攻方向。

  一手削减传统重工业产能,一手发展全新支柱型产业,武汉十年如一日推进重工业精细化升级,打造中部重要的新型产业大本营。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因为距离主城区较远,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2厘米的地方”,如今它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bet体育365官网:光谷”。穿行在光谷最边缘的左岭大道,短短8公里,聚集了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华星光电等4000亿元的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仅国家存储器基地,总投资就将超过1600亿元。

  从365体育投注:第一根实用化光纤诞生开始,365体育投注:光通信领域几乎所有的“第一”,均源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及由其改制而来的烽火科技集团。集团副总裁、bet体育365官网: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说,烽火科技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最近5年4次打破光通信世界纪录。

  从存储器到智能汽车,从网络安全到商业航天,依托4大国家基地建设,武汉抢占创新制高点,加速腾笼换鸟,再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去年产值达65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九成。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累计达2827户。

  机制变活: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在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张海鸥教授团队正在从事一项3D打印技术的研发。这项名叫“智能微铸锻”的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铸锻一体化3D打印,并打印出了高性能金属锻件。

  “国际巨头正在投入巨资布局金属3D打印,但目前我们的技术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障碍,有可能丢失发展的机会。”张海鸥有着自己的担忧。

  去年7月份,武汉正筹备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组成涉及科技、规划、财政等全链条的服务部门,专门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张海鸥上报相关需求后,不到一周相关人员就上门调研。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成立后,张海鸥很快就与中钢设备公司签订了技术转化协议,项目实现初步落地。目前,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正与张海鸥对接,共同打造一家以其团队技术为基础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更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这一技术有望为武汉带来一个千亿元规模的产业。

  张海鸥的科研成果得以转化,还得益于武汉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2012年,武汉推出科技成果“黄金十条”,提出高校成果转化收益“三七开”,规定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可得转化收益的70%以上。去年,武汉又出台“新黄金十条”,进一步下放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规定市属高校、科研院所与人才团队可自主选择成果转化方式、自主决定转化收益奖励,比例最高可达成果转化所得净收益的90%。

  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告诉记者,“新黄金十条”推动解决的是成果转化的确权问题,将成果从源头上量化到个人,科技人员成为“大股东”,将更深层激发其持续创新。

  “无平台,不创新。”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局长李有祥介绍,聚焦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武汉组建了14家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经济和科技创新共同体。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构建“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创谷—创业街区—环大学创业带”全链条双创体系,建成国家双创基地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55个、创谷13个、连片创业街区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2万余家。

  人才变优:

  昔日东南飞 今朝凤还巢

  3年前,直播分享网站斗鱼的CEO张文明将“户口”迁回武汉。这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年轻人说,在武汉创业,心里更踏实。如今,斗鱼以超过100亿元的估值,成为武汉互联网领军企业。

  武汉现有普通高校89所,在校大学生最多时近130万人。武汉打出一套“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组合拳,推进“大学+”发展新模式,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挖掘“菁英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的“金矿”,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凭毕业证即可落户、购房租房“打八折”、出台最低年薪指导标准……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落户武汉。

  在武汉光谷的公共服务中心,大学毕业刚两年的焦丽星正在办理落户手续。她刚刚从深圳来到武汉,在光谷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焦丽星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会把第二总部或者分公司迁到武汉来,福利待遇好,机会更多”。

  在离公共服务中心不远的未来科技城人才公寓,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徐辉说,他选择在武汉落户,从事通讯产业,“人才公寓离工作地点很近,这么好的条件每月租金只要1000元,很实惠”。

  武汉还以全新理念引才聚才,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与他们结为“城市合伙人”、结成“奋斗共同体”,让领军人才真正发挥领军作用。目前,已引进2批共116名武汉“城市合伙人”。

  同时,武汉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按照“减多、减繁、减时、减负”的要求,武汉探索“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基本做到“进一个门、跑一个窗、上一个网”就能办结所有事项。(经济日报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