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体育365官网_365体育投注-【手机版app下载】@

图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bet体育365官网:首颗原子弹原料基地将变身多功能旅游区

2016年12月29日 17:34   来源:南方日报   冯善书

  “当年用土法炼铀的办法,为bet体育365官网: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关键核原料的粤北下庄基地,将很快变身为集旅游和爱国教育为一身的多功能景区,全面对外开放。”过去一周,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顾青波,刚陪同省旅游局、省旅控集团和中核矿冶局的专家组,马不停蹄地考察完数个粤北旧铀矿基地。

  他一脸兴奋地告诉随行的南方日报记者,广东这些年大力推进对省内军工核设施的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特别是在今年完成全省放射性地质环评项目以后,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将掀开新的一页:一批曾为新bet体育365官网: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立下伟大功勋的退役军工核设施,不但不需要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会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参与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来。“老百姓以后不必再谈核色变!”

  退役铀矿区潜在安全隐患

  12月20日,广东韶关某山坳。这里曾经是国内铀矿堆浸新工艺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线,多项工艺技术指标领先全国,现今已经停产。

  厂区内依山而建的机械设施,让初来乍到的专家和记者无不对它过去的光荣历史肃然起敬。

  厂区外围,土石疏松,植被斑驳,仅有的一条通向外部的小路蜿蜒曲折。站在厂区顶部抬头往外看,在几公里外的对面山上,正是bet体育365官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被国家命名为希望矿床的地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探明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建成了bet体育365官网:第一条简法铀水冶生产线,代表广东为bet体育365官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至为关键的核原料。

  “作为华南军工铀矿普查勘探的主战场之一,这一带曾聚集上万名核地质人员在此奋战。”回忆起这段历史,省核工业地质局(前身为核工业华南地质勘探局)下属293大队大队长陈计中一脸自豪。他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战略安排的转变,当年这些曾为祖国国防军工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核军工设施,开始陆续退役。

  然而,核工军工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工业设施。关停后不及时治理,很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勘探遗留的坑(井)口,会因人畜误入或坠落带来一般性安全危害和放射性危害;堆积在地表的废石,会不同程度影响当地的地表环境。

  事实上,潜在风险不仅是希望矿床一带。省核工业地质局统计,在华南地区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及研究的工作区域,都普遍遗留了大量坑(井)口、废石堆等勘探设施的矿(床)点、矿化点,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境内、福建省境内和江西省部分地区。

  为了消除上述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便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先后组织下属相关单位共治理了47个矿(床)点,治理废石堆123万吨,退役9个放射性实验室,处理了数百个放射性标准源。

  长期从事核军工设施退役治理的专家、省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莫纯銮告诉记者:“经过退役整治后,这些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基本上消除了一般安全危害和放射性危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退役治理达到无限制开放。”

  “十三五”再退役整治铀矿点超过44个

  坐上工程车,穿越一条颠簸狭窄的盘山小路,记者和专家组来到了希望矿床最核心的一处坑道口旁边。

  据随行的省核工业地质局发展合作处副处长章锦飞介绍,这里就是当年创造出“月掘进坑道进尺1330m”全国第一纪录的坑口原址。

  不过,经过前几年的退役治理,封闭后的坑口周围,早已夯实复绿,就连坑口前面的一大片堆积废石的平地,也长满了一坪厚厚的绿草。站在这边,看着满山的阳光绿草,谁又能想到当年这里曾被“开膛破肚”。

  “如此大量的矿山要实施退役治理,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章锦飞坦承,根据全省铀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任务,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部署保护与治理工作,治理恢复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复绿、土地复垦与开发、景观再造,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的工作是对坑(井)口疏水封闭,对废石堆固化处置和复绿,巩固废石堆的挡渣墙、护坡和截水沟以及坑口封堵墙等构筑物,对剥土和塌陷坑回填、覆土治理,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对污染道路、污染水体等消除辐射危害,防止氡气外逸,避免人畜误入造成意外伤害。

  现场一些核地质人员透露,广东铀矿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粤东北地区,呈小面积或点状分散展布,有些由于发生过盗采盗挖现象,或经历过严重地质灾害的侵袭,已经危及人居环境,甚至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治理起来就更加复杂。

  好在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这类民生工程历来都特别重视。“十三五”期间,华南地区就安排了两期退役整治工作,投入资金近3亿元,退役整治铀矿(床)点超过44个。退役整治工程实施后,各类超出放射性管理限值的污染源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置和治理,从而使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也使当地居民因放射性污染物污染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彻底解决。

  建全省放射性环境监测网

  事实上,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决定把下庄建设成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仅是一年前的事。

  2015年10月,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根据省政府有关领导指示,启动了该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此后,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合力推动下,在省发改委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整个项目正式完成了前期工作。

  记者从最新获得的一份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了解到,下庄科普基地将分为科普陈列馆(新建),老基地旧址(改造),土法炼铀石旧址(改造)和希望矿井(改造)四部分。其中科普陈列馆为主打工程,建成后将具备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核工业科普展览、报告厅和办公配套四方面的功能。

  参与这次实地考察的省旅控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来之前,他只知道下庄这个地方有足以吸引全球旅客的传奇故事,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能怎么做。现在实地考察过两次,亲眼看到核地质工作人员当着专家组的面,毫无顾虑地把一块天然铀矿石拿在手里展示时,他对核原料这种东西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顾青波看来,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实施,除了有省里的重视和支持以外,还跟该局这些大力推动的两项基础性工程有非常大的关系:一是今年刚刚完成的全省放射性地质环评项目,二是近年来加速推进的军工核设施退役治理。

  “过去三年,我们完成了对全省18万平方公里的1:50万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的调查评估,通过海量的土壤、岩石和生物等样本研究分析,全面查明了广东省放射性地质环境特征、航空γ能谱、放射性水化以及铀矿见矿孔特征。”前不久,广东省放射性地质环评项目以“优秀”的等级评定通过验收。承担这一项目的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辐射环境监测中心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广东省各地级市放射性辐射水平现状以及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目前有了初步评价。

  在bet体育365官网:乃至全球,由于受网络谣言的错误引导,一些城市居民往往谈核色变。

  顾青波认为,全省范围的放射性地质环评项目完成后,无疑为我省的军工核设施退役治理和其它核事业工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未来五年,该局将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全力建设广东省放射性地质环境监测网。结合之前的工作成果,全面实施广东省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进一步揭示我省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迁移规律、辐射水平及其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不同生态圈层放射性污染物对人和环境的辐射影响程度。到2020年底,初步建立分布式动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形成天然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体系,以更科学的手段查明全省放射性环境情况及分布规律,提出辐射防护和治理的措施与对策建议,为全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核技术应用、工农业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以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服务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通讯员 郭海涛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