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体育365官网_365体育投注-【手机版app下载】@

图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隆胸第一股”陷整容致死风波,医美行业乱象怎么管?

2019年01月09日 09:18   来源: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   

  “中新经纬”微信公号1月8日消息,19岁的花季少女小夏怀着“变美”的愿望精心挑选了一家已上市的“大机构”做隆鼻手术,没想到却再也没有走下手术台。

  1月7日凌晨,贵阳市云岩区卫计局发布情况通报确认,患者夏某某实施的手术为“隆鼻术,鼻延长、双侧耳软骨鼻尖综合塑形”,执刀医生为利美康医院外科门诊主治医师张某某。手术过程中夏某某出现四肢强直痉挛等情况,转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家涉事医院利美康为新三板“隆胸第一股”,在陷入患者隆鼻手术中死亡风波后,1月7日,利美康宣布紧急停牌。中新经纬发现,涉事医院旗下公司曾因违规广告等被罚,且此次曝光的抢救细节也引发了多方质疑。

  手术记录真实性存疑

  1月3日,贵阳初雪未融,刚上大二的小夏在妈妈的陪伴下选择了“贵阳本地最大的整形医院”利美康做隆鼻手术。下午1点,母亲注视着小夏被推进了利美康医院的手术室,而再见到自己的女儿却是在7小时后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此时的小夏已被宣布了死亡。

  随后,利美康1月4日中午做出了声明,称“顾客在手术后出现‘恶性高热’症状,我院考虑发生此次意外为麻醉并发症。

  据了解,恶性高热为一种遗传性疾病,以高代谢为特征,发病率极低,但死亡率极高。特效抢救药丹曲洛林的效果奇佳,可以将恶性高热的死亡率从90%降至10%。

  利美康医生的手术记录显示,“13:09麻醉插管成功,17:24手术结束。患者于17时30分突然出现四肢强制痉挛”。对此,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喉某外科医生提出质疑,她认为,如果真的是麻药引起的恶性高热,这个疾病来势汹汹,没有对策抢救的情况下患者根本不可能坚持4个小时的手术。同时,她认为,手术记录中的血压低与高体温相矛盾,恶性高热由于肌肉痉挛,体温急剧升高,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因此,病历真实性存疑。

  与此同时,小夏家属对媒体表示,医院偷偷将病人转院的过程中并未告知家属,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病人死亡是否与医院抢救不力有关的质疑。

  有整形外科医生称,如果确实如医院所说事故原因是恶性高热的话,医院和医生都没有责任,因为这是正常的麻醉并发症,但医院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告知家属情况,私自转院抢救,这是严重违规的。

  对于是否对涉事医院采取相关措施,1月7日下午,贵阳市云岩区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对bet体育365官网: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患者(家属)已经申请了尸检和医疗事故鉴定,需要等这两个结果出来以后,我们会在省卫计委指导下再做进一步处置。”

  涉事公司因广告违规多次被罚 

  小夏的意外死亡,将利美康这家挂牌公司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1月7日,利美康发布紧急停牌公告,称最晚恢复时间为2019年4月6日。

  公开资料显示,利美康主要从事整形外科、口腔科、激光微整科等整形美容服务,2015年6月4日在新三板挂牌,被称为“隆胸第一股”。2017年5月,利美康在贵州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开始接受太平洋证券的上市辅导。但于当年12月决定暂缓辅导,并称将尽快恢复启动上市辅导等相关工作。2018年5月25日,利美康因满足创新层标准,成为创新层企业。

  据2017年年报,利美康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52.64%,实现净利润2465.41万元,同比增长4.02%,其中整形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约45%。2018年前三季度,利美康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3.57%,实现净利润1319.1万元。

  截至2018年6月,利美康已在深圳、北京、遵义等地开设9个分院,在省内外扩张近二十家门店,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营业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拥有13间国际标准的超净层流手术室及标准手术室若干间,诊疗床位230余张。

  多彩贵州网曾报道,该公司还提出了“333”战略目标:计划在2023年实现300家连锁店、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市值达300亿元。

  然而快速扩张的同时,利美康旗下一些公司也屡次被罚,涉及违规广告宣传等。

  中新经纬通过查询天眼查信息发现,2015年11月,利美康控股子公司成都武侯利美康爵丽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遭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处罚原因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宣传。2017年9月,北京利美康岩之畔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因“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被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处罚。2018年7月,利美康控股的都匀利美康医疗美容有限公司因“广告中含有虚假内容”而被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

  “重打击、轻治理”治标不治本

  近几年,从超女王贝到19岁的小夏,因“整形致死”“整形毁容”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基业常青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对中新经纬表示,医美行业一直以来纠纷较多,行业不够规范,定价无标准且不透明,但这一行业近年来发展非常快,诸如此类的上海俏佳人、韩美等机构融资都较为顺利,盈利也很可观。

  北京中闻律所合伙人迟芬芳对中新经纬表示,医美机构的经营者大多非医疗行业出身,本身对医美行业、医美相关的技术等缺乏了解,加上医美行业自身市场性突出,对利润更加看重,这就导致大多数医美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选择“重营销、轻医疗”的模式。

  除此之外,他表示,对医美行业的监管依旧存在不足,必然会导致医美行业市场乱象频发:合法的医美机构大肆扩张,导致医生可用设备短缺,从而降低安全标准,导致安全风险问题突出;进入门槛低,非法的医美机构不断涌现,消费者安全更加没有保障。

  如何治理医美行业的乱象?迟芬芳认为,医美行业不是单一产品或服务,本身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药品、器械生产商,中游的药品、器械的代理商和销售商,下游的医疗美容机构,其中上游和下游是医美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问题出现最多的部分。与此同时,娱乐文化、广告传媒以及医美中介O2O平台等都是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要素,所以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也具有多头共管的特点。

  迟芬芳说,虽然目前相关部门对这一行业整治打击的力度很大,但却治标不治本,核心的问题在于日常监管“重打击、轻治理”。“往往是出现问题后严打一阵儿,然后力度就会变小,医美行业的问题就‘春风吹又生’了。”迟芬芳说。

  迟芬芳认为,目前医美行业的主要监管漏洞在于治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行业准入门槛低、资质审批制度不完善、行业协会监督不到位、监管部门合作不协调等。

(责任编辑:徐航)

精彩图片